2023/6/7 17:32:46 |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
來源:益陽日報
瀏覽量:10062
編輯:肖沐蕓
一審:肖沐蕓
二審:肖沐蕓
□朱金良 付紅
\r\n
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建設美麗鄉村、推進鄉村振興、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勁號角。隨著經濟的發展、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對美好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漸濃,近年來,鄉村游一直呈火爆趨勢。不少地方本著“望得見山、看得到水、留得住鄉愁、傳得下文化”的宗旨,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新名片,已經成為建設美麗鄉村、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。但在有些地方,人為造“景”,簡單移植,千城一面,大拆大建,本真漸失,鄉愁難寄,已飽受社會詬病。筆者認為,鄉村旅游景點建設,要不離“綠色、文化、鄉土”三原色。
\r\n
一是要把保護自然生態放在首位。鄉村旅游景點,不僅要體現在營造現代之美上,更要體現在保護自然之美上。要體現尊重自然,順應自然,天人合一的理念,充分彰顯山清水秀、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,使人們的物質生產與自然協調,生活空間與自然融合,道德素養與自然融洽,行為方式與自然和諧。在建設過程中,避免開膛破肚、亂砍濫伐、大拆大建,盡量保持原有自然風貌和鄉土味。
\r\n
二是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以文化人,留住鄉愁。村莊規劃要根據地理位置、自然稟賦、文化特色、民風民俗等特點來編織,彰顯豐富多彩、多種多樣、多元化的鄉村風格;要注重挖掘、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,突出民族文化中最寶貴的遺產,對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、民居、古跡祠堂等加以修繕,注意保護鄉村原有的文脈,留住根脈,營造“醉美鄉村”的文化氛圍;要在傳承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,賡續歷史文脈,留住鄉土文化,營造鄉景、鄉風、鄉情意境,建設有歷史記憶、地域特色、民族特點的美麗鄉村。
\r\n
三是以鄉村旅游開放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。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為依托,以農村為主體,以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、田園風光、生產形態、民俗風情、農耕文化、鄉村聚落等為主要吸引物,滿足旅游者觀光、休閑、度假、體驗、健身、娛樂、餐飲和購物等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。開放過程中,要堅持科學統籌、生態為本、文化引領,用景觀的概念建設新農村,用旅游的理念經營現代農業,用人才的觀念培育農民,讓生態文明、文化傳承與鄉村旅游相互促進,相得益彰,共同助推鄉村振興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快速優質健康發展。
下載益陽廣電APP 隨時隨地看新聞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:"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"、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、"益陽電視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圖片和音、視頻稿件),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
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: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,違者追究責任
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
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。新聞糾錯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